2005年10月14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青少年性犯罪的结 国际专家来解一解
李稹 曹青萍 文 陆国庆 摄

  本报讯  当前社会,青少年在黄毒的诱惑下,人生陷入罪恶深渊的个案频频出现。人们在为这些因性犯罪的青少年痛心疾首时,开始在性学范畴思考教育的软肋。前天在杭州世贸中心大酒店开幕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国际经验交流会”今天就要落幕了,在这3天里,来自国内外不同肤色的专家约100余人参加了这次交流会,其中不乏泰斗级人物。
  中国性学会理事、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徐天民对性教育当前遇到的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学校出现的少数学生非婚同居现象,徐天民表示,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同居期间发生的暴力或性虐待及其导致的身心伤害,当事人只能自己承担;同居伙伴之间对彼此性行为历史不了解,又未经过认真体检,因此存在着传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这些都是青少年性犯罪的隐患。也正因为如此,在最近教育部新颁发的《大学生守则》中,对大学生结婚虽不反对,但非婚同居仍是不允许的。
  当然,青少年性犯罪最有效的屏障,是健康有效的性教育。一些国外的专家也带来的他们的青少年性教育方面的经验。来自美国的专家Kristen Joiner表示,他们在学校里制作短影片,将性教育与正规的教育课程结合在一起,作品内容包括爱滋病、怀孕、暴力事件和犯罪等,通过这些影片来影响青少年的看法,使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做出更加健康和安全的决策。
  而另一份题为《为把社会性别引入性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而奋斗》的国际报告则指出,目前大多数性教育课程仍然处于“性别盲区”,即不能帮助年轻人懂得男女社会角色会导致他们形成不同的性轨迹,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性教育项目收效甚微的原因。
  主办这次会议的浙江性学会有关工作人员以及教育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都对这次交流会有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这次大会对浙江青少年性教育工作和性犯罪预防工作的开展有着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并表示同样的研讨会将在今后不定期地举行。